在保护主义贸易抬头和全球供应链重组的背景下,墨西哥海运的重心正在悄然转移。数十年来雄踞外贸门面的墨西哥湾港口吞吐量下滑,而太平洋沿岸的深水港口,正凭借跨太平洋贸易的扩张和亚洲货流的涌入,巩固其作为墨西哥首要货运通道的地位。
01
太平洋港口因“中国制造”而崛起
历史上,欧洲汽车和南美谷物多经墨西哥湾入境,墨西哥湾港口曾是外贸的门面,但如今版图已然重构。
在跨太平洋贸易扩张和“中国制造”商品涌入的推动下,太平洋港口已成为支撑墨西哥经济命脉的主要枢纽。但这一变化也非一日而成,供应链的重置、企业缩短交货周期的诉求,加之政府对码头和海关的支持,一起促成了港口版图的变化。
现在曼萨尼约港和拉萨罗港领衔港口新格局,其集装箱吞吐量远超国内其他港口,汇集了来自亚洲的工业原料与消费品,但雄踞墨西哥海运门户数十载的韦拉克鲁斯港正逐渐丧失地位与货量。
港口区域发展顾问奥克塔维奥·阿雷利亚诺直言,主要原因在于亚洲货物(尤其中国制造产品)接收量激增,彻底扭转天平向太平洋倾斜。
02
吨级下滑与集装箱微增
国际环境的动荡,特别是特朗普重返白宫重启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墨西哥的整体货运量产生了直接影响。墨西哥海军部(Semar)数据显示,政策直接影响已显现:全国港口今年吨级吞吐总量下跌9.6%。
阿雷利亚诺指出,今年的港口吨级吞吐总量毫无增长迹象,与特朗普执政前形成强烈反差,而去年太平洋港口普遍达两位数增长,全国箱量整体飙升。
03
美墨贸易停滞与结构性瓶颈
海军部统计显示,截至八月,太平洋集装箱货量累计增长2.2%,而墨西哥湾则下降0.8%,全国集装箱总量微增1.4%,主要依赖跨太平洋航线支撑。
但总体来说,这份对亚洲货流的依赖或许会变得更脆弱,中美贸易政策收紧抑制了增长动能,墨西哥当然也未能幸免。
阿雷利亚诺警示:“缺乏增长动因致前景黯淡。美墨贸易停滞,叠加现行对华贸易政策影响,汽车等中国资本深度布局的行业货量可能萎缩。”
墨西哥海运版图的重构,是全球供应链重置与亚洲(尤其是中国)制造影响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太平洋港口集装箱货量累计增长2.2%的微弱优势,但这种增长是相对比较脆弱的——在美墨贸易遇冷、墨西哥政府考虑对华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太平洋港口面临的挑战将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