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罚单风波”!曼萨尼约码头与货运商杠上了?

2025-07-24

近期,墨西哥的交通物流领域正遭遇双重挑战:一方面,曼萨尼约港爆发了码头与货运公司之间的激烈“拉锯战”;另一方面,上届政府推行的机场政策,其弊端也正逐渐浮出水面,并已引发国际反制这些问题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商业运营,更可能对墨西哥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01

曼萨尼约港码头与运输商对峙升级

曼萨尼约港,作为墨西哥重要的贸易枢纽,其码头与货运公司(尤其是墨西哥全国运输业者联盟Conatram成员单位)之间的矛盾已全面爆发。上周,港口码头率先采取强硬姿态,突然宣布将对在其设施内滞留运输设备的公司处以罚款,同时要求那些因取消或变更预约而导致设备使用时间受损的企业承担责任。


然而,运输商普遍认为此举有失公允。他们指出,设备滞留的原因往往不在于自身,而是由于港口运营的低效和基础设施的不足:

· 进港路线拥堵:通往港口的道路经常堵塞,导致货车无法按时入港。

· 码头内部问题:包括起重机短缺或故障,以及虚假进港信息等内部管理问题。

· 专用通道饱和:即使有预约,专用通道也可能因饱和而无法及时入港,最终导致预约时间白白耗尽。

· 作业后滞留:在码头内部完成作业后,卡车有时仍被困住,无法迅速驶离。



面对码头的强硬措施,Conatram于7月22日发起反击,要求其会员单位积极向码头追索因这些低效运营所产生的额外成本。要求提交GPS定位证据、预约单据以及现场照片、视频、音频等材料,以证明其已遵守时间表,而码头方却未能履行高效运营的义务。当前,海关政策的调整已引发港口一系列连锁反应,但双方的对立立场使得解决方案的出台更趋渺茫。



02

机场政策“苦果”显现:决策引发反制

如同那种认为“插根吸管就能采油”般简单化的石油开采观念一样,上届政府在机场建设上的决策同样暴露出其短视和缺乏战略考量。当技术团队精心设计的现代化机场项目被叫停时,当局却天真以为,仅凭政治决策就能解决墨西哥城日益增长的航空基础设施需求。


然而,现实却远比预想复杂。政府没有关闭超龄的旧机场,反而短视地选择了兴建一个“兄弟机场”——费利佩·安赫莱斯机场(AIFA)。新机场耗资巨大,但其远离需求源头且缺乏使用吸引力的地理位置劣势,使其运营一直不温不火。


为了掩饰这一决策失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高压政策:

· 货运航司被迫转场:政府对货运航空公司施加巨大压力,迫使其将业务从旧机场转场至费利佩·安赫莱斯机场(AIFA)。

· 客运航司运力缩减:又要求客运航空公司缩减在旧机场的运力,并将其部分航班转至新机场。





墨西哥当前的物流困境,无疑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与政策制定中可能存在的短视。曼萨尼约港的“拉锯战”以及机场政策引发的国际反制,不仅直接影响了物流效率和企业的运营成本,更对墨西哥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构成了潜在威胁。如何妥善化解这些内部矛盾,并以更具战略眼光的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将是墨西哥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阅读1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
写评论...